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一根石榴枝牵起千里鄂疆情
天山网-新疆日报讯(记者司路路 通讯员阿斯哈提别克·塔巴热克报道)7月29日,湖北民族大学学生贾濛整理书桌时,碰到了窗台上的玻璃瓶,里面插着的石榴枝轻轻晃了晃。这根枝条是她参加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时,新疆学生娜斯热·守合热提送给她的。临走那天,小姑娘踮着脚塞进她包里:“老师,它会在湖北开花的。”
一周前,作为湖北民族大学“丝路花语”赴疆实践团志愿者,贾濛和5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前往伊宁市墩买里街道协海尔依其社区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
在协海尔依其社区,由活动室改造成的临时课堂上,志愿者阿娅库孜·阿依丁站在黑板前,写下“中华民族”四个字,她身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张中国地图。
“知道吗?在帕米尔高原有位叫阿布都加帕尔·猛德的牧民爷爷,看到游客的车陷进泥里,二话不说就去推车。”她掏出手机,向孩子们展示当时的场景。
“你们看,这位爷爷和车上的人素不相识,却主动伸出援手。就像娜斯热帮同桌背书包,王阳给娜菲莎·阿布都勒修铅笔盒……更像咱们社区里,大家居住生活在一起,相互关心照顾。”阿娅库孜动情地说。
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贾濛教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诵唐诗《静夜思》,又请同学用维吾尔语翻译,“语言不一样,但月亮是同一个。”
她还特意带了恩施的西兰卡普织锦当教具。“你们看,这上面的线条和花纹,就像我们书上的汉字一样,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。”她介绍着织锦上的图案。
“注意这一撇,要有力度。”在书法写作课上,志愿者阿尼娜·托尼肯握着艾力扎提·夏合如力的手,一笔一画地教着。艾力扎提写下的“民族团结”四个字虽然稚嫩,却格外认真。
在进行竹箭投壶的游戏时,娜菲莎总也投不中,急得直跺脚。王阳走到跟前鼓励她:“瞄准红点,手稳住,把箭慢慢抛出去。”两个孩子头碰头瞄准的瞬间,看到这一幕的阿尼娜在教案上写下:“最好的民族团结,是自然而然分享。”
“大学生带来的可不只是课本里的知识。”协海尔依其社区党支部书记吉别克·再纳瓦丁说,“你瞧这些娃娃的心愿——有的要考去湖北上大学,有的惦记着把舞蹈跳给朋友看。这可不是简单的教与学,这是两颗心往一块儿凑,越来越近。”
离队前,孩子们恋恋不舍,为志愿者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,相约明年再见。
“这不仅是支教,是在孩子们心里播撒团结进步的种子。”湖北民族大学团委书记吴珊翻着实践日志说。自2022年签订“同心石榴”帮扶协议起,湖北民族大学与伊宁市协海尔依其社区建立起长效机制,共同开展各种活动,把“三下乡”变成“常下乡”。
返程的火车上,贾濛再次翻看孩子临行时送的画。画里,三千多公里的距离被一条彩虹桥连起,桥的上方写着:我们是一家人。